《 黄香一课 》孝德教育
胡金店中学 吴晓莉
尊敬的各位领导,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字:卖一个关子,这个字我不直接告诉大家,想让大家猜一个谜语,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我今天要阐述的内容。谜语是这样的:一个孩子背着一个老人,打一个字。有的同学猜出来了,非常好。可能有的同学猜出来了,但是声音太小了我听不见。
谜底是“孝”字,孝顺的孝,孝字上面是老人的老的一半,下面是孩子的子,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孩子背着一个老人,老是指上一代,子是指下一代,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,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。上一代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,才能对他的父母,他的祖先有所交代,为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,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。而孩子背着父母,也是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,时时想着父母,让父母的生活更快乐,更圆满。
中国自古注重孝道,传扬孝文化。在我们云梦就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,名字叫黄香温席,不知道同学们听说过吗。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朝的时候,有一个叫黄香的人,是江夏安陆人,也就是现在的云梦。
黄香九岁的时候,母亲便去世了,靠父亲一个人来养育他,而父亲又体弱多病。黄香深知父亲的辛苦,对父亲倍加孝顺,一切家务都由他一个承担,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,他在家里劈柴做饭,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。夏天,天气炎热,蚊子又多,使人难以入睡。为了让父亲休息好,黄香晚上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,赶走蚊子,才让父亲躺下。冬天,屋外寒风刺骨,屋内被子冰冷,黄香怕父亲受凉,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,好让父亲睡觉时得暖和。因此,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,号称“天下无双,江夏黄香”。江夏就是现在的云梦。
黄香温席的故事告诉我们,古代的孝子确实能够时时想着父母,让父母的生活更快乐,更圆满。同学们,我们现在想一想,我们自己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态度?为什么没有?我们每天脑子里想的是什么?可能时时刻刻想的是我们自己。我常常会问小朋友四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:小朋友,你喜欢吃什么?他们会高兴的说,喜欢这个,喜欢那个,讲了好几样。同学们,你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吗?知道的请举手。大家应该都知道,这个问题太简单了。第二个问题: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?也知道,跟小朋友的回答一样。第三个问题:妈妈会不会经常帮你准备你喜欢吃的东西?也是会。第四个问题:你知道你妈妈喜欢吃什么吗?有的同学知道,非常棒,说明他在关心他的妈妈。我问小朋友这个问题的时候,他们多数会摇摇头说不知道。在这里我要多问大家一个问题,妈妈是不是就应该记得你的喜好,而你却可以不记得妈妈的呢?这是理所当然的吗?这个到底是不是理所当然呢?我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,听完这两个故事后,相信大家就会找到答案。
第一个故事,讲述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,名叫黎东艳,她有一个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母亲,天生就严重智障,走不了路。祸不单行,8岁那年,爸爸因病去世,从此,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,她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,东艳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天天服侍妈妈,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,并以此感动了社会各界,成为重庆市年龄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。
她去领奖的那些天,心里一直放不下妈妈,她担心妈妈饿了,所以先蒸好两天的馒头。她来到宾馆,看到宾馆整洁的摆设,就想:如果妈妈能住上一晚该多好啊!服务员阿姨给她一个苹果,她呆呆地看着,你们能想到为什么吗?她不是不喜欢吃,也不是担心还没洗干净,更不是等别人帮她削皮,阿姨问她:你怎么不吃啊?东艳说:“我想留给妈妈吃……”多么淳朴的一句话啊!那位阿姨落泪了,我看到这里,我眼睛也湿润了。她只有8岁,比大家都小,大家8岁的时候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吧。而我们,平时吃苹果的时候,妈妈挑又红又脆的的给我们,但是有些同学却嫌妈妈没帮他削皮;吃饭的时候,有些同学总是抱怨饭菜不合口味;穿衣服的时候,有些同学总是指责妈妈不买漂亮的……跟她比起来,有些同学差远了。
第二个故事:也是讲述的一个小女孩,有一个小女孩,和母亲吵架后摔门而出,一路哭泣。当她走到一个面摊时,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,肚子饿了。她盯着锅里的馄饨,想吃可又没带钱。面摊的老婆婆看到小女孩可怜兮兮的样子,心生怜悯,便给女孩盛了一碗馄饨。“小姑娘,吃吧。”小女孩惊愕地看着老婆婆和那碗香喷喷的馄饨,揪着衣角低声说:“我没带钱出来......”老婆婆笑道:“孩子,没事的,吃吧,就当我请你吃的。”女孩哗地眼泪直往下流,“老奶奶,你一个陌生人都对我这么好,而我妈却把我赶出来......”女孩泣不成声,抽抽噎噎地。老婆婆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孩子啊,我给你一碗馄饨,你就这么感激我,你妈妈给你煮了这么多年的饭菜,那你要怎么感激你妈妈呀......”一语惊醒梦中人,小女孩心里揪了一下:是啊,妈妈对我付出了这么多,我不仅不心怀感激,反而总是和妈妈吵架。小女孩抬头跟老婆婆说:“奶奶,我要赶紧回家了。”老婆婆笑着点点头。
小女孩奋力往家里跑,半路看到了妈妈,她焦急地四处张望着。妈妈看到小女孩,脸上的焦急瞬间化为开心的笑脸:“孩子,饭菜都做好啦,等着你回家吃呢。”小女孩瞬间哭了,扑到妈妈怀里,“妈妈,对不起,我以后不和您吵架了......”
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,我们经常会感激陌生人的一个小小善举,却把父母平时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,不但不心怀感恩,还会嫌弃自己的父母,嫌弃父母贫穷,没有给他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;嫌弃父母没文化,不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;嫌弃父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甚至是厌恶父母的管教。比如:有的人,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就总爱做一个白日梦,什么梦呢?他就会想,我呀会不会是爸妈捡来的,然后突然有一天我的亲生父母找到我了,而我的亲生父母是一个富翁,从此我就过上公主或王子般的幸福生活了。
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,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,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——照顾我们,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,但父母却是毫无怨言的抚养我们长大,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,有些父母不惜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,他们总是那么的幸苦,那么的努力。
当你1岁的时候,妈妈喂你吃奶给你洗澡,而作为报答,你整晚哭着、闹着。
当你3岁的时候,爸爸亲自的为你做菜,而作为报答,你把一盘他做的菜扔在了地上。
当你5岁时,妈妈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,而作为报答,你穿着它到泥坑玩耍。
当你7岁时,爸爸给你买了足球,而作为报答,你用足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。
当你9岁时,爸爸妈妈陪你和你的朋友去看电影,而作为报答,你让他们坐另一排……
亲爱的同学们,其实能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十分短暂,能够成为他们的子女是缘分,也是福分。一个人大约从3岁就开始进入学堂,并渐渐远离父母,等到学业有成时,又忙着工作和娶妻生子,大多时候都与父母相隔两地,唯有逢年过节才能相聚在一起。而等到自己事业有成,想好好地侍奉父母时,父母已经双双老去。细细算来,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总共叠加起来,通常不会超过10年,而在这有限的10年里,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父母给我们的爱呢?为什么不让他们过得快乐一点、幸福一点呢?
俗话说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,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“一滴水”,而是一片汪洋大海。其实,尽孝道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。比如,在父母很累时,我们可以递上一杯暖茶;在父母生日时,我们可以递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;在下雨天,父母为我们送伞时,我们能回敬一个充满感激的微笑;在他们从远方打来电话时,我们能心平气和的聊聊天,;当他们寄来生活费时,我们能真诚的说一声你们辛苦了……这些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,然而对父母来说却胜过金山银山。
孝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,都应该做到的,我们要从小事做起,从我做起,让孝德之花开在你我心中!